缅北诈骗园迁徙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

作者:FX110

时间:2025-02-02 08:45:17

53333

缅北诈骗园迁徙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

在过去一年多,中缅携手展开强力打击行动,让缅北扎堆的电诈园区“元气大伤”。不过,残余的电诈势力并未就此收手。如今,原来盘踞缅北的KK园区,一部分溜到了泰缅边境的缅东地区,另一部分竟跑去了“富人区”——迪拜。

为什么是迪拜?

说起迪拜,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土豪”“王子”“纸醉金迷”这些代名词。沙漠中盛产石油,从2021年起,迪拜的GDP以每年约0.2万亿迪拉姆(约合550亿美元)的增长率稳定增长。迪拜,无疑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如果说去缅北,去泰国有高新工作,那大概大家有怀疑,但如果说,在迪拜可以月入过万,几万,可信度就提高了。

缅北诈骗园迁徙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

而且,迪拜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对外来企业和人员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注册公司流程简便。同时,迪拜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政策”。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利用合法注册的公司外壳从事非法电诈活动 。

除了中国人,在迪拜还有大量的廉价黑工,要知道,迪拜超过80%的人口不是当地人,很多都是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的劳动人口,这些人无疑也为诈骗园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加上缅北电诈被严厉打击,种种机缘之下,迪拜的电诈行业迅速且蓬勃地发展了起来。

比缅北更残忍

如今的迪拜,除了凤凰园区、永利园区、DIP园区和绿洲园区这四大著名园区,还有数不清的小园区和小别墅。

为了“招揽”人员,他们会邀请艺人或者富豪拍摄短视频,把迪拜的奢华不遗余力地展示给想要暴富普通人,还会放出高薪offer予以诱惑。一旦你上了钩,下一步就是没收身份证和护照,强迫你参与诈骗。

河南一位张先生,原本做着进出口水果生意,后来听同行说中东地区行情好、发展快,便前往迪拜准备碰一碰运气。结果到了之后马上就被抓进园区成为一名“猪仔”,开始暗无天日的诈骗生涯。

中途他尝试过逃跑,结果又被抓了回来。这迪拜园区折磨人的手段,比缅北甚至更加残忍,张先生不仅被棍子打到大小便失禁,还被逼喝尿、电击生殖器、扳手指。

最残忍的是,迪拜这里近沙漠,酷日之下沙子的温度极高,于是园区的老板们发明了一种“迪拜刑”,就是把人活埋进沙堆里,看着人皮肉被蒸熟,惨叫连连,最后浑身燎泡,只剩一口气吊着。

张先生的家人后来交了20多万才把他赎回,回到中国的张先生直言:“简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与之相似的,还有陈先生,他是一名拥有7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看到网上一篇月底薪2万的招聘司机信息后,便前往了迪拜,后来阴差阳错也被骗进了园区。

园区的人让陈先生“工作”,陈没有答应,于是遭到各种拳打脚踢,那边的人甚至威胁要把他活埋,后来转运途中陈先生抓住机会跑了出来,在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的帮助下,才补回护照回到了祖国,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很久的心理阴影。

缅北诈骗园迁徙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

电诈手段

当地的华人圈将这些从事境外诈骗的团体称为“菠菜”,据内部人士透露,在“菠菜圈”里存在着一条独特的鄙视链。其中,“杀猪盘”处于鄙视链最底层,费时费力还得假装费感情;搞网络赌的位居顶端,需搭建复杂虚拟交易环境。电信诈骗则处于中间位置,较于网络赌和“杀猪盘”,电诈操作手法更为简易,有实践话术模板,低技术门槛较低,覆盖各年龄层,各种困境局。

现在迪拜比较出名的“菠菜园区”主要有DIP和硅谷以及拉斯海马酋长国的凤凰园区、永利园区等,基本上都是封闭式管理,只有持有门禁卡的主管才能自由出入。

缅北诈骗园迁徙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

如今,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们擅长“量身定制”骗局,精准锁定不同目标群体。他们形成集体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不仅划分组织管理,还定期组织全体成员开会,既是“复盘”,也是“进步培训”。

为了榨干受害者的每一分钱,这些诈骗团伙无所不用其极,有用AI换脸技术和家人朋友视频通话、有冒充机关单位用威严的语气要求配合、有非法拿到私人信息对受害者进行胁迫。

怎么去引导,怎么让人放下戒备,话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一步步精心地引导受害者跳进陷阱。

从缅北到迪拜,一样的剧本,一样的骗局,永远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电诈难以铲除干净?

归根到底,电信诈骗本质上是触及了人性深处的贪婪,只要贪婪不灭,电诈就会一直存在,它不过是人性之恶的具象化。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作为普通民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各种高薪暴利诱惑,在面对来路不明的信息时,多一份谨慎、多进行核实,不随意点击链接和转账汇款。


评论

暂时还没评论,来留下你的印象吧

我要评论

  • 请选择综合评分:

(1000字内。图片请上传GIF,JPG,PNG,可上传9张)

发表评论

评论发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