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ύ��֤��ͨ���ֻ���֤)
时间:2020-04-10 16:23:26
40561点击上方收听《金融历史那些事儿》 主播:小篆
收听攻略
看见历史,听见金融
-边听边读 体验更佳-
看见金融,听见历史,大家好我是小篆,欢迎收听《金融历史那些事儿》。
最近这一个月我想大家应该经常被疫情蔓延全球、美股四次熔断、美联储开启无限量QE刷屏。确实从2020年开始,全球就陷入到了疫情的危机之中,而这次的美股熔断历史上只出现过5次,3月份就占了4次,对于2020年的开始我想引用网友的一句话:“2020年的开局真是太魔幻了”。这次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两个事件引发的,一是疫情的快速蔓延和某些国家的不重视,二是原油价格的崩溃。
从历史角度来看,除了人们不会轻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外,还有我们常说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上一期的《金融历史那些事儿》,小篆已经讲过历史上疫情影响经济的故事了,所以我们这次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的石油价格战。
市场背景
最近一次的价格战,自然是上个月突发的石油闪崩事件。
OPEC国家的部长级会议减产协议谈崩,俄罗斯拒绝了沙特减产保价的要求。沙特立即采取极端报复性举动,第二天就宣布增产降价,面对如此赤裸裸的价格战威胁,俄罗斯能源部长召开会表示,俄罗斯短期可以日增产达创纪录的1180万桶/日。
时间来到一个月之后,在4月10日凌晨经过长达7个小时之后,欧佩克+产油国紧急会议终于宣布达成全新减产协议草案,这是一份历史性的协议判。不过由于部分产油国之间仍存在分歧,欧佩克代表宣布将在今晚八点重启谈判,而下一次欧佩克+会议,将在今年6月10日举行。
沙特开启的原油价格战肯定不止这一次,小篆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历史上的原油价格战,比较重大的有三次。
历史上的三次石油价格战
第一次价格战(1985-1986年)
上世纪在此80年代初,受到长达7年的高油价冲击之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活动大幅放缓,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削弱,石油供应过剩问题开始凸显。历史数据显示,1980年至1986年,OPEC曾多次减产,产量降至其原先的一半左右。减产后果是1985年OPEC全球市场份额从70年代的一半降至不到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流失让OPEC坐立不安。地缘政治方面,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开始酝酿实施“逆向石油冲击”战略以遏制苏联。通过施压中东国家增产,使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从而切断苏联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1985年8月,美国施压为了夺回市场份额,沙特开始迅速增加原油产量,出口从不足 200万桶/日猛增至近1000万桶/日。国际油价随后从30美元/桶一路下跌,5个月内跌至12美元/桶,次年4月1日再跌至10美元/桶左右,跌幅近70%。据当时的苏联能源部官方统计,1985-1988年世界油价下跌使苏联共计损失400亿卢布,这也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油价触底10美元/桶后,沙特又重新开始带领OPEC减产,当时非OPEC国家如墨西哥、挪威、苏联等也因为无法忍受超低油价,开始配合沙特减产。
第一次价格战的结果是,沙特不仅夺回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迫使OPEC其他成员国以及非OPEC国家随后配合其减产,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次价格战(1997-1998年)
让我们继续看到第二次原油价格战,虽然第一次价格战最终令不少产油国都愿意通过减产来维护油价,但是受到全球需求疲软的影响,产油国减产对于油价的提振作用已经有限。而作为全球石油储量第一的国家,委内瑞拉没有遵守减产协议,并开始增产。
1990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为了加快发展,制定了一项480亿美元的五年投资计划,其中180亿美元用于周边行业和一种叫做奥里油的重质燃料油的开发,剩下的300亿用来发展核心石油企业。数据显示,1990年、1991年以及1997年,委内瑞拉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06%、11.14%和11.64%。出于对委内瑞拉过度生产的不满,1997年12月份,沙特联合其他OPEC国家增产10%,打响了第二次石油价格战。
与最近一轮价格战背景相似的是,当时全球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1997年下半年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在需求和供给双压力下,国际油价又一次暴跌。1998年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9.55美元/桶,跌幅超60%,创历史新低。
随后,与第一次价格战收尾的相似做法又出现了。为挽救油价,OPEC在1998年4月宣布减产125万桶/日,7月份又宣布减产1335万桶/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OPEC减产无法完全阻止油价下跌,但委内瑞拉最终被迫开始减产,1999年委内瑞拉减产10.77%。
第三次价格战(2014-2015年)
我们再来看到离我们最近的2014年原油价格战。
2010年起,美国页岩油产量开始大幅增长,打破了国际油市的平衡。2012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二大产油国,2013年再超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看着自身在国际油市中的地位受到美国的冲击,加之无法说服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国家加入减产计划,2014年爆发了第三次石油价格战,沙特开始实施增产,并下调了出口至美国和亚洲的原油价格,加上美联储退出QE带来的美元走强,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挫。到2016年1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103.01美元/桶降到了27.1美元/桶,跌幅竟高达73.7%。
这次针对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发起的价格战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2014年至2016年间,油价崩跌导致美国数十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申请破产,同时裁员数十万人。一些页岩油生产商虽然没有破产,但也因背负大量债务而苦苦维持。美国很多页岩油气生产商一开始都是通过抵押石油储备向银行申请贷款。随着油价下跌,抵押物价格随之下降,抵押物的价格已经无法弥补银行发放的贷款。
对于未破产的页岩油气商来说,为了支付每个月的债务,只能拼命开采石油,哪怕不盈利也无法停止开采步伐。也正因为如此,沙特第三次价格战虽然给美国油气业以致命一击,但未能真正打垮美国页岩油产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大产油国再一次熬不下去了。
与前两次价格战的结局一样,经历一年多的低油价之后,2016年11月底,OPEC就减产120万桶/日的协议达成一致,同年12月10日,俄罗斯及其他非OPEC产油国也同意减产55.8万桶/日,以此来提高油价。
其实通过三次的石油价格战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各个产油国都熬不下去了开始减产,每一个产油国都会受到波及甚至伤害。
市场紧盯这场会议
时间回到今天,这一次的原油价格战,不仅是沙特和俄罗斯受到伤害,还有一直在旁边观战的美国。油价下跌打击了美国的页岩油公司。有人猜测,俄罗斯和沙特的“反目”是为抵制美国的页岩油而演的双簧戏码。因为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比普通油气高,如果目前的石油价格大战一直打下去,美国将有更多的页岩油气公司要破产,它们接近1万亿美元的债务就会引爆。
那么究竟是双簧戏码、还是纯粹为了本国利益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时间4月10号凌晨,欧佩克国家已经宣布减产,但欧佩克+的官方声明中没有提及非欧佩克+国家的减产情况,美国等国的态度依然耐人寻味。其中,欧佩克代表指出,墨西哥没有就欧佩克+减产协议投票,该国仍然反对这一减产协议,甚至威胁退出。虽然昨晚的长谈已经落幕,但今天我们还要持续关注今晚进行的G20能源部长紧急会议。不过欧佩克代表也表示,即使G20国家不加入减产行列,欧佩克+依然会执行减产协议。但欧佩克+希望,非欧佩克+国家能够减产500万桶/日。
最后G20国家会不会有减产的意向,让我们一起关注今晚的进展。
好的,本期《金融历史那些事儿》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小篆,我们下期再见。
暂时还没评论,来留下你的印象吧
评论发表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