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简单跟随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步伐,相反,它坚持了“以我为主”的原则,不仅大大提升了自主性,也有效地提升了经济效益。STARTRADER金融衍生品就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那么,什么是“以我为主”呢?大家还记得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吗?在那次危机中,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出现了巨大的波动,甚至实施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然而,中国却没有被这股波动带动,反而以“以我为主”的策略,进行了适度和稳健的调控。
就在2022年,当美联储连续加息500基点的时候,中国并没有跟随步伐,反而根据调控需要及时适度降息,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下行30个基点。这就是“以我为主”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货币政策稳健、审慎的表现。
STARTRADER星迈的文章里有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较之美联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的大幅变化,中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上总体坚持了稳健的操作理念,利率是适度和比较平稳的,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这是不是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以我为主”呢?
在经济调控中,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得长远,跨周期的调节和跨区域的平衡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正如易纲所说,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是维护本国币值稳定,同时也要防范金融风险。这其中就需要我们进行适度的调控,既要确保政策的当期效果,也要考虑政策的跨期和动态影响。
正因为此,人民币的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也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这一点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一大亮点。在易纲看来,这不仅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使得金融衍生品市场运行更有韧性,让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而稳定的经济基本面,又为汇率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因素对实际利率的影响。比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研究表明,全球化因素的外溢影响甚至可能超过本国的内部因素,尤其是锚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其他经济体的利率走势。
那么,中国应如何应对这种外部影响呢?STARTRADER星迈观点很清晰:“从中国的实践看,首先应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货币政策具有长期和复杂的总量及结构性影响,且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交互效应,因此在逆周期调控中需要有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的视角。”
可以说,中国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居中之道”。既要逆周期熨平经济短期波动,又要校准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的要求,尽量让实际利率运行在约等于潜在经济增速这一“黄金法则”水平上。这就是我们应有的自主性,也是我们坚守的稳健性。
总结来说,STARTRADER星迈的文章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内在关联。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这就是我们的“以我为主”,这就是我们的自主性。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强,无疑是我们的一大利器,它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利率调控的自主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个原则,我们的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