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经贸关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可能会间接的影响全球范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历来已久,美国在90年代开始多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直寻找多边和平的贸易关系,随着中国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流入美国,两国之间不断的爆发贸易摩擦,近些年美国针对科技领域和其他尖端领域不断的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中国拿出“美国商品清单”作为反制措施,双方你来我往,在制裁与磋商中一直在继续。
2018年美国公布将要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增关税,随后中国也针对性的宣布对来自美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反制措施。
随后美国又两次宣布大规模的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增关税的决定,中国同样的针对性的出台相关的反制措施。在双方互不相让的同时,两国都派出政府高级别的官员进行磋商。但是一些商品措施已经开始实施,我们都记得在那一段时间,由于中国针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采取的反制措施,一度出现了商船在海上开始竞速,用最快的时间靠岸,为了赶上政策实施的时间。同样美国国内的农场主也是怨声载道,因为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这一措施的实施,导致美国大豆竞争力降低,中国的企业开始向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大豆。美国的农产品滞销,“谷贱伤农”的道理大家都懂。同时美国在相关的领域的措施,导致中国部分企业的出口受阻,企业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问题。
由于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无休止的贸易战将会给两国企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两个在经过23个月、13轮、20多次的谈判,在美国东部时间2020.01.15日,中美双方终于在美国的华盛顿签署了作为第一阶段协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同时,这个《协议》并非是一个框架性文件,而是极为细致地规定了落实条款(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和“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章节),仿佛是企业间的商贸合同。 这份继往开来的《协议》,也必将深刻影响中美贸易的后续走向以及两国经济。
协议中双方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与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几个方面做出协商约定。这份经过两年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对于稳定市场情绪和经济预期,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甚至世界经济都是重大的利好。
那么现在距离《协议》签订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双方在履行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7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4日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情况作出回应。他表示,上半年,自美进口降幅低于整体进口1.8个百分点,协议正在得到执行。
国新办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下的自美采购情况如何?对此,李魁文介绍,今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其中,对美出口1.25万亿元,下降8.1%,自美进口3956.2亿元,下降1.5%,贸易顺差8517.4亿元,减少10.8%。
上半年,自美进口降幅低于整体进口1.8个百分点,中国自美进口降幅小于中国进口总体降幅。协议正在得到执行。在今年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协议相关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履行。虽然目前中美两国在高端科技领域剑拔弩张,美国制裁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公司,但是对于中美双方维护彼此的经济稳定,对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摆脱疫情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美双方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