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ύ��֤��ͨ���ֻ���֤)
时间:2019-10-17 09:03:34
55107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国古代众多先人留下不朽的思想精华,如孙子兵法、道德经、三国演义等等文学作品,其间蕴含着宝贵的哲学思想。作为一名交易者,也许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的重点,从交易之术转变为交易之道。
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成长之路与交易中的成长之路正好相契合,这也许能让我们有一些更深层次的感悟。
第一阶: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之前,人们的习惯是不断的作加法,认为拥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三十而立之后,人们的习惯变为不断的作减法,认为简单才是成功之道。
明白吗?三十而立远远不是交易成功的标志、甚至不是开始获利的起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交易的“入门”罢了。他是在不断挫折之后,开始学会对自己进行残酷的内省。这时的交易者敢于直面自己的本能,思考那些从娘胎中出来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理念。从而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取舍,来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交易规则。所谓“立”,就是指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交易哲学和交易规则。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从对交易之术的追求向对交易之道的追求的转型,最多只能说明那时具有了交易之道的雏形。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第二阶:四十而不惑
所谓四十不惑,就是指从“知道”到“做到”的提升。
“三十而立”的时候明白只有舍弃才能获得,而现在明白了只有心甘情愿的付出成本才能理直气壮的享受回报。所以从此以后不再迷惑了,不再追求确定性了。我们接受那些必然出现的亏损,是说心甘情愿地接受。当你做到四十而不惑的层次后,你就应该能够长期必然获利了。但是这种利润也许并不算大,甚至你根本无法逾越50%正确率的屏障。我们在所处的层次绝对达到了理智上的不惑,但心灵上还是会多少对亏损耿耿于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阶段必然能够闻道、三十而立的层次已经可以悟道了,四十而不惑就是开始行之。至于能不能终之,那就是以后坚持的事情了。这时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统)。不在考虑市场会怎么走,而是考虑自己该如何做正确的事情。
第三阶: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征在于一种转变。从对市场的现象、规律等的研究,转变为对自身内心的研究。如果说“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心理需求转移到市场现实的话,那么“五十知天命”以后,就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现实的市场转移到自己的内心环境。接下来我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我是谁?我需要的是什么?
第四阶:六十而耳顺
也许未来的期货交易系统将不再是简单刚性的系统。而是一种核心简单,具体问题相对复杂,并且通过考虑当时自身状况的一种自调节的弹性系统。用自调节的弹性系统,来操作自调节的混沌市场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前面“四十而不惑”那个层次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统)。而现在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包括心理上和资金上)自身环境。这时所有问题的对错,都要建立在自身环境这个参照物下才有意义!甚至现实的资金收益率都不是衡量对错的绝对标准,因为现实也是具备很大的偶然性。
对于我需要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长期在市场上生存。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在期货市场上活10年, 我就不会再为钱发愁。我暂时不考虑每年的获利目标,而是坚持一种绝对的低风险策略。以前我总爱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某种方法的弊端,那么你肯定还不是真正的了解这种方法。现在我要说,如果你不能看到某种方法的价值(存在的意义),那么你肯定还没有真正的成熟。
第五阶: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做交易的最高境界,这时对交易的认识达到最高的层次。交易的终极命题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许远远超出了交易的本身。从而产生更多的对自身的认识,对世界的了解。简单的说,这是所谓“人道合一”的终极境界,从而跳出所有的规则与束约。交易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难道交易真的是痛苦的吗?!起初,我们与市场对抗,因为金钱的损失而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后来,学会了与市场保持弹性的融合,但从此就开始了与心灵的抗争,因为对本能的约束和压抑而生活在无尽的心灵折磨当中。
那么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将“心”和“矩”这两种永恒的矛盾合二为一。也就是随心所欲的做事,都不会触犯规矩。对于交易而言也是这样。起初交易者为了满足欲望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可能会对未来构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用规则来限制和约束自己的交易行为。那么交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和规则的合二为一!这时想做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合二为一!这时没有约束、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没有本能排斥。这时我们交易的不是规则、不是信念、不适自身的环境,而是我们那颗可爱的心灵。
相关阅读:
暂时还没评论,来留下你的印象吧
评论发表成功
评论